“花籃的花兒香,聽我來唱一唱,唱一呀唱,來到了南泥灣,南泥灣好地方,好地呀方......”每當聽到這首膾炙人口的《南泥灣》時,就把我們帶到如火如荼的墾荒年代。如今,在南泥灣這片紅色熱土上,有一批年輕的陜建人,正沿著三五九旅的足跡為新時代南泥灣的建設默默地奉獻著青春。而陜建十三建公司南泥灣紅色文化小鎮(zhèn)項目施工員張漢武就是其中的一員。
走進陜建十三建公司南泥灣紅色文化小鎮(zhèn)工地,到處是一片緊張繁忙的景象,你會看到一個高大的身影穿梭在鋼筋混凝土之間,他一張黝黑的臉龐,戴一副黑框眼鏡,一副憨厚樸實的陜北后生模樣,他就是陜建十三建公司南泥灣紅色文化小鎮(zhèn)項目施工員——張漢武。
2017年6月,延安南泥灣紅色文化小鎮(zhèn)項目正式啟動建設,小鎮(zhèn)規(guī)劃面積21平方公里,核心區(qū)4.8平方公里。當年90后小伙張漢武自從西安科技大學畢業(yè)后,便來到這里,作為一名施工員,除了熟悉施工圖紙、管理工程進度、質量、安全、文明施工等工作外,還需要深入施工現(xiàn)場參與測量放線工作,工作雖不復雜但是卻能考驗人的耐力。如今來到工地三年了,回憶起初來乍到的那段時期,他總有一成熟感和收獲感。
剛踏上工作崗位,很難在短時間內轉變角色,加上這里條件艱苦,讓他一時之間難以適應。但是,當他想到當年“三五九旅”戰(zhàn)勝艱難困苦開發(fā)南泥灣的英雄氣概,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堅持。憑借著勤奮好學的沖勁兒和嚴格要求自己的狠勁兒,他很快就完成了從一名大學生到施工員的角色轉變。在西游客服務中心建設中,他常常手持水準儀,對照著圖紙,進行測量放線工作,每次放線回來,都是拖著一身疲憊的汗水和塵土,可以說是“衣冠楚楚去,滿面灰塵歸”。
2018年9月,居住商品房A區(qū)項目開工建設,張漢武被調去擔任現(xiàn)場管理崗位。此項目由46棟單體組成,總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,多層磚混結構。由于南泥灣風沙大、氣候冷,冬季氣溫最低達到零下20多度,無形中又增加了施工難度。室內施工時,他帶領工人通過在每層每戶放置暖風機,利用煤爐加熱,窗口用塑料布封堵的方式,達到了保溫的效果。外立面施工時,墻面剛一做好,就貼上塑料膜,使熱量不易散發(fā),增強了保溫能力,除此之外,他還利用中午溫度高的時間點,進行施工,巧妙解決了低溫的難題。去年10月,工程進入倒計時,甲方要求今年5月交付使用,工期緊、任務重,張漢武便連續(xù)三個多月沒有回過家,每天連續(xù)工作十幾個小時,帶領工人24小時輪班作業(yè)。
冷天不凍下力漢,黃土不虧勤勞人。經過150多天的拼搏努力,4月10日,居住商品房A區(qū)項目提前交付使用,比甲方要求的時間節(jié)點整整早了一個月。該項目先后被評為省級優(yōu)質結構工程、省級綠色施工示范工程、市級文明工地。
今年2月6日,原本是張漢武成為新郎的日子,就在舉辦婚禮的前幾天,他突然收到了項目復工復產的緊急通知,這樣一來,預定的婚期不得不推遲。他無奈地告訴未婚妻,工地任務太重,工期又緊,自己負責的工作關系到整個項目的進度,根本走不開,原定的婚禮很難保證舉行。沒想到,未婚妻對他很支持,她說:“南泥灣的建設需要你,你要以大局為重,經過考驗的愛情,一定會更甜蜜”。未婚妻給他吃了一顆“定心丸”,父母的理解更是給他打了一劑“強心針”。于是,他一邊飽受“所愛隔山海”的想念,一邊用高效的管理來保證工程質量,用忘我的工作踐行著陜建人的奉獻精神。
在南泥灣這片紅色熱土上,正是這樣一個個平凡的陜建人,展現(xiàn)著陜建鐵軍的風采,他們以南泥灣精神建設南泥灣,為革命圣地奉獻著青春和汗水,為建設美麗的“陜北好江南”貢獻著陜建力量。
|